快播:石中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和氏璧文言文注释
2023-04-21 03:18:53 城市网

今天来聊聊关于石中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和氏璧文言文注释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石中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和氏璧文言文注释,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卞和泣玉①  楚人和氏②得玉璞楚山中,奉⒂而献之厉王③,厉王使玉人相④之⑤,玉人曰:“石也。


(相关资料图)

2、”王以和为诳⑥,而刖⑦其左足。

3、及厉王薨⑧,武王⑨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4、”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

5、武王薨,文王即位⑩,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⑾。

6、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⑿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⒀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

7、”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8、卞和泣玉 -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和氏》  ②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

9、璞:含玉的石头。

10、  ③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11、  ④ 相: 鉴别,鉴定  ⑤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12、相:鉴别。

13、  ⑥诳:读kuáng筐。

14、欺骗。

15、  ⑦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16、  ⑧薨:读hōng哄。

17、周代诸侯死叫薨。

18、  ⑨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19、  ⑩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20、  ⑾泣:这里指眼泪。

21、  ⑿奚:为什么。

22、  ⒀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23、  ⒁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

24、  ⒁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25、  ⒂奉:读pěng,同“捧”。

26、  ⒃夫:读fú,语气词。

27、  (17)故:原因  (18)所以:……的原因  (19)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石头。

28、卞和泣玉 - 译文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

29、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30、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

31、”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32、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

33、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

34、”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35、  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

36、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

37、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38、卞和泣玉 - 寓意  只要坚持真理,终有一天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39、  坚持真理,终被认识;偏听偏信,害人误事卞和泣玉 - 认识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对卞和遭遇深感叹息,对楚王的偏听偏信深感愤怒。

40、并把卞和泣玉这个成语作为对偏听偏信者的鞭笞和不被认识的人才的同情。

41、但千载以后来看,这个故事似乎并非如此,卞和这个发现宝玉的人被处以极刑似乎并非偶然,那不能全部归咎于楚王的偏听偏信,卞和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宝玉,他只是一味的坚持“它是宝玉的认识”。

42、却没有用实际的方法来证明它是宝玉。

43、一而再,再而三的献给楚王,只是因为他坚信“那就是宝玉”,却无法加以证明,因而在无能的玉匠的断语之下,他无法加以辩驳,只好受刑。

44、这启示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你有多大的能力也好,多强的作用也罢,无法把它表现出来,一切都是空话。

45、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被社会、历史所认可。

46、但这表现也需要合乎实际,切不可盲目乱来,应该如同老子说的那样:“事善能,动善时。

47、”《孙子兵法》也说过:“鹫鸟之急,至于毁折者,节也。

48、”  同时也警示人们,芸芸众生,真正能识玉者寥寥无几。

49、让他人相信自己的独到之处也是要付出努力,甚至是代价的!。

相信通过和氏璧文言文注释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