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海报新闻
《中国纪检监察报》近日刊文,最新披露了“云南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问题背后的部分细节。
354平方公里的杞麓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玉溪市通海县的“母亲湖”。2021年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问题。次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对该问题开展调查。
(资料图片)
经查,云南省原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时任玉溪市副市长贺彬,为达到水质考核要求,安排通海县弄虚作假,上马杞麓湖柔性围隔项目,干扰水质监测数据。在项目招标时,不法商人叶国兵通过向贺彬等人行贿,顺利承建造价2300万元的柔性围隔项目;在建设方案评审环节,叶国兵通过向省环科院原高级工程师田军等人行贿,使其为柔性围隔工程专业“背书”。省纪委监委从该案切入,全面排查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一步发现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多起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省生态环境厅原副厅长方雄、科技与财务处原处长侯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原局长阳勇等一批干部被查处。
早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2018年“回头看”中,均已严肃指出杞麓湖水污染治理问题。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云南省玉溪市仍然发现,当地为达到水质考核要求,搞样子工程,弄虚作假,杞麓湖水质仍未得到改善。
入湖排涝站与环湖截污工程、杞麓湖之间均有闸门连通,污水直排杞麓湖,环湖截污工程成为摆设
环湖截污工程中的调蓄带与农业退水管道、入湖河流均通过闸门连通,雨季闸门打开,污水全部通过入湖河流进入杞麓湖
杞麓湖周边蔬菜种植面积不降反升,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
通海县在杞麓湖湖心国控水质监测点位周边建设柔性围隔工程、水质提升站及其排水管道、生态补水延伸管道等项目,人为干扰水质监测采样环境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通报,杞麓湖水质长期为劣V类。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占到入湖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农田水肥生产方式的蔬菜种植是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因素。云南省督察整改方案和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已明确提出,要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到2020年杞麓湖水质达到Ⅴ类。但通海县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不降反升,由2018年的34.5万亩逐年增加至2020年的35.3万亩。
眼见2020年难以完成水质考核目标,通海县委、县政府才相继召开会议研究上马水质提升工程,在2020年3月至12月间,投资4.85亿元,陆续在杞麓湖边建成6座水质提升站,期间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根据《杞麓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玉溪市通海县在杞麓湖周边建设了环湖截污工程,由于没有同步配套建设污水治理设施,这一投资7.3亿元的工程实际上成为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的摆设,且本应在2020年底全线贯通的环湖截污工程至今未完成,大量污水仍直排杞麓湖。
督察组现场抽查发现,万家大沟调蓄沉淀塘等9处污水汇集点内水质浑浊不堪,有的甚至呈黄绿色,采样监测结果显示均为劣Ⅴ类。
玉溪市和通海县还先后投资2650万元、2093万元、2300万元,以生态补水、增加水循环之名义,将大龙潭引水入湖和部分水质提升站出水输送到水质监测点附近区域,建设防止好水流出去的围隔工程,人为干扰水质监测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的假象。
2021年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将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作为典型案例通报。10天后,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对罗应光决定逮捕。曾任云南省住建厅厅长的罗应光于2014年任玉溪市委书记,主政该地6年之久。云南省纪委监委官网刊播的《杞麓湖的呐喊》称,“正是他这个玉溪政治生态的‘最大污染源’,带坏了干部的思想、作风、纪律、规矩。”
海报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云南省原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时任玉溪市副市长贺彬曾被称为专家学者型官员。1983年9月至2004年11月任省环境科学所工程师,环境空间信息中心主任、工程师,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所长;2004年11月至2014年3月任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任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兼);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8日落马前任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兼),省政府参事。
作为分管玉溪市环保和三湖治理的领导,贺彬利用职务便利、专业知识,自编自演了“柔性围隔”这一贪腐虚假项目,并从中获利。在他的亲自“关心”“关照”下,这个明眼人一看就知毫无意义的项目匆匆上马。该项目从想法提出、论证、立项到协调资金,匆匆实施,并通过了“国考”等一连串看似合规合法合程序的动作背后,都是由贺彬一手包办的。
办案人员表示,贺彬还请了相应的一些专家技术团队,论证该项目能否起到弄虚作假的最优效果。
“守纪守法观念越来越淡漠,总是觉得自己有点专业技术知识,根本不把法纪放在眼里,导致了今天的万劫不复。”专题片透露,利用自己的学术背景、学术资源,让专家为造假工程“科学论证”找理论撑点,贺彬带偏了一批专家,“最主要的是把好技术用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