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潮新闻・浙江日报 记者 翁杰 应磊 通讯员 李知铮
前不久,宁波富霖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申兴在海曙区参加工程招标,与以往不同,这次企业信用成了他的“招投标通行证”。今年2月,海曙区出台新规:建筑企业如不存在失信记录,在区内参与工程投标时,仅提供一份守信承诺,即可免缴投标保证金。
近年来,宁波持续擦亮信用金名片,激发各领域深层活力,以信用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前不久,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显示,宁波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位列第一,今年连续第三次摘得桂冠。
过去,新建船舶要投用,需办理七大类30余项证书,且环环相扣,一个个办下来要一两个月;现在,宁波海事、交通等部门对A级信用航运企业启动“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务服务机制,在前置证件尚在办理的情况下“容缺办理”,一天就能办齐。目前,该机制已惠及559艘船舶,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近50亿元。“因信用而简单。”宁波市发改委信用处处长赵峰说,对守信企业,政府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可大大简化流程,方便了企业也提高政府效能。
建设城市信用,宁波让守信者在方方面面得到实惠。例如,宁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帮助2.6万家企业实现融资授信,发放贷款超2900亿元;余姚迭代升级打造的“道德银行”,其信用贷款功能每年为守信群众、企业节省利息5000万元以上。
对于失信者,宁波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惩戒,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宁波一家电梯企业就曾因特种设备管理违法被行政处罚,在投标中“扣分”,影响项目承接。好在宁波同步完善“信用修复”程序:在企业违规情况整改后,宁波市发改委第一时间启动协同联办机制,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信用修复,帮助企业顺利参与投标。
深挖信用价值的背后,是宁波构建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涉及市县两级104家单位1000余项信用事项,累计归集信用信息近13亿条,为1100万自然人、138万法人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公共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主体全覆盖。该平台实现信息归集、查询、共享、异议、修复等“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提供信用服务2500余万次。
宁波新制定的《宁波市社会信用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从信用信息、诚信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夯实信用建设制度化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