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价缩水、屡吃罚单,阳光保险难言“阳光”)
2022年12月9日,阳光保险正式登陆港交所,发售价为每股5.83港元,成为继中国平安以来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一时间风头无两。然而就在上市首日,阳光保险盘中破发,一度跌至5.51港,最终报收5.83港元,与发行价持平。
(相关资料图)
上市的“开门黑”似乎成为了阳光保险此后股价走势的预演,此后阳光保险的股价一路走低。截至6月15日,阳光保险港股报收4.3港元,较发行价缩水了26.2%。
股价一路走低或许与阳光保险的业绩表现不佳有关。2022年财报显示,阳光保险报告期内实现总保费收入为1087.4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总营收1285.8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下跌17%。净投资收益率从2021年的4.6%下滑至2022年的4.1%;总投资收益率由2021年的5.4%下滑至2022年的5.0%。
上市之年,阳光保险却给市场交出了“增收不增利”的答卷。
更令外界担忧的是,阳光保险的各项监管指标也在下滑。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阳光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8%,同比下降了25个百分点;其中阳光人寿和和阳光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56%和224%,分别同比下滑了33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而据5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22年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表》显示,截至2022年4季度,,纳入会议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其中,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7.7%、185.8%。
这表明阳光保险除了集团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准外,旗下的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阳光保险发布的《附属公司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之主要偿付能力等指标》显示,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阳光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5%,较2022年末上升了9个百分点,但是阳光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5%,较2022年末下滑了9个百分点。阳光保险集团的抗风险能力不容乐观。
有分析人士认为,2020年的疫情增加了部分消费者的对未来预期的担忧,提升了对保险的需求,阳光保险才能在这一段时间飞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形势恶化和病毒毒性降低,消费者更倾向于维持生活消费,降低了对保险的需求,从而影响了保险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也有分析认为,阳光保险的合规问题可能也影响了企业发展。仅今年6月初,阳光保险旗下的支公司表遭遇了3次处罚。
6月5日,中国银保监会披露,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顺中心支公司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被处以罚款三十五万元。
同日,因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衢州中心支公司被处以罚款人民币40万元;相关责任人潘佳丽被警告并罚款人民币7万元。
6月6日,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山中心支公司因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和编制虚假财务资料,套取资金挪作他用,被处以罚款人民币29万元。
在消费端,阳光保险吃得投诉也不少。据黑猫投诉显示,截至6月15日,阳光保险累计投诉量达到2852条,涉及违规扣款、暴力催收和虚假宣传等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披露,2022年第四季度阳光财险投诉量达到205条,再财险公司中位列第10。
雪上加霜的是,有媒体发现,阳光保险的部分高管的任期过长,超过了2019年《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的年限,且整改延期期限不超过2023年。换言之,阳光财险的管理层最迟2023年底可能会迎来大换血。
股价一路下滑、2022年业绩承压、合规问题频发,阳光保险的前景难言“阳光”。(出品|华博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