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热点:建文帝削藩失败明成祖朱棣却成功了,以削藩来看二者之间的区别
2023-05-10 07:13:55 哔哩哔哩

自古以来藩王对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来说,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身为血脉近亲,藩王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这就是拱卫皇权的一把利刃,当朝中有奸臣或者外有强敌来犯之时,藩王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如果藩王权力过大,野心随之膨胀,也会成为威胁皇权的一环。

从历朝历代来看,藩王制度要么像西汉那般,藩王有封地有兵权一般,酿成七王之乱,方才大治,破而后立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像西晋那般,藩王之权有如西汉,结果爆发八王之乱,而且没有破而后立,因此还亡了国。要么像唐朝、宋朝、清朝一般,除了开国初期以外,藩王就是不给你兵权,免得你犯上作乱。

要说那个制度最不错呢,相对来说,清朝的藩王制度不错,毕竟是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参考了之前历朝历代的得失,经过开国初期以后,一般情况下藩王是没有兵权的,还没有封地,只能留在京城,但有参政权,方便皇帝的控制的同时,还可以协助皇帝。


(资料图片)

但要说那个朝代的藩王制度比较特殊呢?

贫道认为明朝的相当特殊,而且还很有趣,可谓是一波三折。明太祖开国以后,陆续分封了二十多个儿子,皆是分封到要冲之地,看似全国各地都有,其实一般都封于战略要地,这样可以起到控制全国和供卫皇室的作用。

从这里可以看出明太祖朱元璋的想法是以藩王制更好的控制全国和供卫中央朝廷。但弊端无疑很明显,那就是这些供卫皇室的强大力量,同时也可以反过来威胁皇室,明太祖朱元璋在晚年也察觉到这一点,但并没有采取什么大的措施,或者说没来得及想出什么好办法,就驾崩了。

等到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上位以后,这位以皇太孙上位的皇帝自然是对自己那些拥有兵权的叔叔们很不放心。这时候就考验朱允炆的帝王心术了,有的皇帝是徐徐图之,等待时机削藩。有的皇帝是先下手为强,对威胁最大的藩王先下手。

建文帝朱允炆选择的是先下手为强,但却走了矛盾的一步,就是先削弱藩,几个月之内连削五王,或废或软禁,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而死,最后再削强藩燕王朱棣。有这段时间,朱棣早就准备好了。

朱允炆身为一个没经验的小皇帝,朱棣身为明初九大塞王的燕藩,可谓是久经沙场,结果自然是朱允炆败了,不知所踪,而朱棣从燕藩升级为明成祖。

一般来说,建文帝朱允炆失败不知所踪以后,随着朱棣的上位,很多人认为削藩就此不了了之。

其实并非如此,朱棣上位以后,虽然全盘否定了建文帝朱允炆,但两个人的想法都一样,那就是削藩。只不过同样的削藩,如果说建文帝是硬要削藩,属于是刚烈的方法。那么朱棣就属于是软刀子杀人了,通过软性削藩的方法,是相当成功。

那么朱棣上位以后是怎么削藩的呢?

永乐元年正月,朱棣恢复了被建文帝贬削藩王的地位,“复周王橚、齐王榑、代王桂、岷王朱楩旧封”。毕竟刚刚上位,需要这些兄弟的支持,所以表现的很宽厚。

当然威胁很大的宁王朱权,朱棣是直接将其徙于南昌。

等到坐稳皇位以后,朱棣就开始进行削藩。首先在永乐元年十一月革去代王桂的三护卫及官属。永乐四年五月削去齐王榑的官属和护卫,八月又将其废为庶人。永乐六年削岷王朱楩的护卫并罢其官属。永乐十年削辽王朱植护卫。永乐十五年废谷王朱橞为庶人。永乐十九年,朱棣开始对同母弟周王朱橚下手,在朱棣的示意下:朱橚“献还三护卫”。这样,朱棣将当时掌握兵权的大部分藩王,或削其三护卫,或废为庶人,基本上实现了削藩的目的。

这里再说一下,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诸王,兵权来源于他们的三护卫。虽然没有西汉藩王权力那么大,但这些藩王对地方行政有很大的干预权,更是拥有兵权,这其中以九大塞王权力最大。

同样削藩,朱棣是没有坐稳皇位的时候,通过复封建文帝朱允炆削的几位藩王,来表达自己的善意,换来兄弟们的支持。

坐稳皇位以后,再通过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削除这些藩王的三护卫,或者干脆将其废为庶人,可以说是相当高明。

而且最关键的是,朱棣并没有违反父亲朱元璋留下的祖制,并没有废除藩王制,只是通过大变动将这些有实权的藩王变成无权的藩王,就算是废藩,理由也很充分,也就是说老虎虽然没杀死,但牙给拨了,没有了威胁力,杀不杀只是在皇帝的一念之间罢了。

当然朱棣这些做法并没有形成定例,像他的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就仍然按祖训设立了护卫,因此酿成了明宣宗刚刚继位,汉王朱高煦就趁机叛乱的事件。

在明宣宗朱瞻基率兵平定了高煦的叛乱之后,趁机又先后削除了楚、蜀、肃、赵等藩王的护卫,从此以后藩王不再设立护卫。

当然在明英宗复辟以后,开过一个特例,由于襄王在他被俘期间,支持他的皇长子朱见深继位。所以英宗复辟以后,破格诏设襄阳护卫,当然这只是破例而已,说明藩王不设护卫已久。

至此藩王拥有兵权的时代彻底成为过去式,历经明成祖朱棣软性的大规模削藩以后,孙子明宣宗再次完善,明太祖留下供卫皇室的藩王制度,实际上变成了藩王被圈养制。明朝中后期开始,藩王成为明庭财政的巨大负担,而且这些藩王还加速了明朝的土地兼并速度,等于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从削藩上来看,明成祖朱棣无疑是很成功的,毕竟是藩王上位,对于如何对付藩王是得心应手,而且还没有掀起什么风浪就成功了,是相当的轻描淡写。后人说起朱棣的丰功伟绩之时,像五征蒙古和迁都天子守国门都是津津乐道,像削藩这件事反倒是不起眼了,可见皇帝当好了,功绩太多了,很多事情,看似别人玩不好,比如说建文帝朱允炆就因为削藩被赶下皇位,到了人家朱棣这里,还真是简单至极。

不过以当时来看,朱棣虽然成功,但长远来看,朱棣无异于是自断手脚之举,从朱棣开始明朝皇帝不相信自己的血脉兄弟,对其如防家贼,只相信深宫之中的内监,结果明朝的太监乱政比比皆是,到了明朝亡国之时,曾经供卫皇室的藩王,更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起到。

可见藩王制度问题上,如何把握平衡,还真是一个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的难题。相比之下,清朝身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在总结前朝方面就不错,像人家的藩王制度就不错。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相关新闻: